星期日, 11月 27, 2005

死韓國人的奇蹟-清溪川



最近在看中天新聞台的時候
無意見看到一則介紹韓國漢城清溪川的報導
在短短的幾年間
把埋沒在地底下上面又覆蓋高架橋的大水溝
整治成能吸引國際注目的親水空間
除ㄌ恢復這條河川的歷史價值外
又吸引成千上萬的外國旅客到漢城一探究竟
這期間我們除ㄌ讚嘆韓國人大刀闊斧的手腕及決心外
應該也是要好好檢討自己吧
雖然我一向是排韓且拒用韓國貨
看到這個報導後
卻讓我不得不開始注意起他們
也想去那裡看看ㄌ
下面的新聞是從人民網上面擷取下來的
有對清溪川整治過程有完整的介紹



---------------------------------------------------------------------------------------------
不見天日47載 現代漢城重淌“歷史之河”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03日 14:05:55  來源:解放日報

10月1日夜晚,韓國首都漢城市中心上空煙花綻放,把地面上一條清澈的河流映照得五彩繽紛,河兩岸的人們不時發出陣陣歡呼聲。這是漢城市正在為這條名為“清溪川”的河流舉行的修復工程竣工儀式和清溪川迎水儀式。

清溪川已有600年的歷史。漢城地區四面環山,所以每當下雨時,雨水就會積在市區中心,並流向地


勢 低的東面進入漢江,但積水還是不能完全排出,造成 市區積水成災。因此,1392年朝鮮王朝建立後不久,國王便下令挖掘了一條疏通積水的排水溝,取名叫“開川”。1760年當時的朝鮮國王動用20餘萬人進 行了大型疏通工程,不僅清理了河床,而且理直了部分彎曲的水路。此後,還設置了負責疏通河道的“浚川使”一職,每隔2年—3年就會對河道進行一次疏通。上 世紀初,“開川”改名為“清溪川”。

1958年在漢城市重建過程中,清溪川在沒有經過治理的情況下被水泥板所覆 蓋。1978年,在韓國經濟起飛的年代,在被覆蓋的清溪川上建起了四車道高架橋高速公路,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日車流量達12萬。商家們很快就在這條繁忙 的公路附近建立了幾大市場,設置了近千家攤位,形成了著名的服裝、鞋帽、日用百貨集散地。作為“現代化”的象徵,一時間被韓國人引以為自豪。但是,好景不 長。巍然矗立的高架橋成了漢城的一塊致命傷,不僅破壞了市中心的美感,而且還污染了環境。高架橋上的堵車,噪音和濃烈的尾氣,讓兩側的商家和居民不堪忍 受,也讓市民對高架橋兩側的商家和店舖望而卻步,致使該地區一片蕭條。

2002年漢城市市長李明博走馬上任後,立即提出了拆除高架橋修復清溪川的計 劃。他說,修復清溪川是漢城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我們要恢復自然和生態環境,恢復城市的個性及歷史風貌,要以嶄新的面貌吸引國際投資者。韓國總統盧武 鉉在談到清溪川修復工程時說,從現在起,漢城的發展應該重視的是質而不是量。

2003年7月1日,漢城市政府斥資3700多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開 始了修復清溪川的工程。在短短的2年零3個月中,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拆除了長達5.9公里的清溪川混凝土高架橋,打開了覆蓋在河道上的水泥板,清除了河 床長年淤積的污泥濁水,修建了流經市內的5.8公里長的清溪川護堤。由於長期乾涸,清溪川已經斷流。工程人員又設法從漢江取水,經沉澱過濾後,再透過泵站 將水送入清溪川河道,最後再流入漢江。但是,這一工程並不是對清溪川的簡單復原。漢城市政府是以全新的理念來營造以人和自然為中心的城市綠色空間。修復工 程人員在河中種植了蘆葦等很多水邊植物,在岸兩旁種植了許多花草並堆砌了造型各異的石頭,並在堤邊修建了文化墻,把清溪川變成了一條文化長廊。漢城市政府 還對周邊地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在清溪河道上架設了21座連通南北、各具特色的橋梁,把沿岸附近的各類風味小吃都聯接起來。

目前,修復清溪川的效果已經顯現。在今年7月進行的清溪川通水試驗時,這裡的 平均氣溫要比漢城低3.6度。而在復原前,清溪川高架橋一帶的氣溫比漢城的平均氣溫高5度以上。另外,清溪川一帶的平均風速比去年同期快了50%左右,空 氣顯得清新了許多。人們還驚喜地發現,河流中已有小魚遊弋,白鷺、野鴨和翠鳥等也在這裡棲息。與此同時,清溪川工程的經濟效益也已逐步顯現。工程還在進行 當中,周邊的房價、地價就開始飆升。漢城市政開發研究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與投資相比,產出效益將達59倍。而且還會在全國產生23.78萬億韓元生產 和附加值效果,解決漢城24.4萬個就業崗位。報告預計每年遊覽清溪川的外國遊客人數將達到200萬—300萬名。(解放日報/張敏)

來源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0/03/content_3577945.htm

沒有留言: